- 氣動液壓增壓缸如何保壓出力2017-08-03
一般來說氣液增壓缸保壓,就是保持氣源源源不斷進入就可以,也就是不斷氣就可以保壓。
如果客戶需要長時間保壓,然后接的是五通兩位單電控的電磁閥。假設增壓段回程是斷電情況,增壓時需要通電,這種情況如果需要長時間保壓,只需要不斷電,也就是不切換電磁閥,讓增壓口保持一直有氣源進入即可。不過,對面單電控控制的電磁閥,要實現長時間比較難,因為線圈容易燒壞,電磁閥容易損壞。一般這種情況我們會推薦用五通3位中封型雙電控電磁閥來控制,進行保壓。這樣電磁閥壽命會比較長。
如果客戶想節約成本,就是要用五通兩位的電磁閥,也可以。把不通電的情況,保持通氣的氣口接到增壓段,我們增壓缸的3號進氣口位置,也就是斷電的情況下,3號口,也就是我們增壓缸增壓進氣口會保持有氣,這樣也能達到長時間保壓作用。但是,這樣也會出現問題,當設備不需要工作的時候,電磁閥需要長時間保持通電,這樣才能增壓缸才能完全回程。所以這種情況也不大適用。
所以還是選擇五通3位雙電控中封型電磁閥比較好,當增壓缸工作到所需要的位置時,斷電。這個狀態下電磁閥會把增壓缸里面的氣體封住,保持一個平衡。從而使電磁閥在不通電的情況下達到保壓作用,這樣還可以延長電磁閥使用壽命。
增壓缸有操作壓力、預壓出力、增壓出力、回程拉力等參數,它是將工廠普通氣源(即操作壓力),按照一定的比例,轉化成液壓的高出力(即增壓出力)。這個比例我們稱之為增壓比,用增壓出力除以預壓出力所得即為增壓比。
增壓缸的出力=操作壓力*增壓比*預壓段活塞截面積
增壓缸壓力圖
具體預壓式增壓缸出力是怎么計算的呢
大家都知道我們增壓缸有4個氣口,增壓缸開始工作,4號口進氣,1號口排氣,這是我們增壓缸的第一個步驟,叫做預壓,一般情況預壓段已經接觸到我們的工件,然后感應器感應到,增壓缸前軸心已到所需位置,這時候通知電磁閥切換,3號口進氣,2號口排氣,進行增壓,產品鉚壓或者裁切到位,感應器感應,通知電磁閥切換,回程,一個工作運動完成。
這里面涉及到,4個出力計算,第一個預壓出力的,就是簡單的氣源乘以油缸里面活塞的截面積。第二個,增壓比,把氣源放大數十倍,氣缸里面有活塞,活塞跟軸心連接,當氣缸里面的活塞受到氣源的輸出力,活塞會把受到的力集中于軸心上,力集中于一點,這時候活塞的截面積除以軸心截面積,所得的數字,就是增壓比,假設得出結果是10,那么我們就可以把氣源放大10倍,去擠壓預壓段里面的油,產生出高壓油,提供前活塞使用,產生高出力。第三個,假設氣源5公斤,放大10倍,得到50公斤,去擠壓液壓油,液壓油受到50公斤力,去推動前活塞,這時把50公斤力乘以前活塞的截面積就是我們增壓缸的總出力。第四個,就是增壓缸的回程,有個回拉力,就是氣源的輸出力,乘以前活塞的截面積減去前軸心的面積,為什么要減去前軸心的面積呢,因為活塞裝軸心部位沒有受到氣源的向上的推力。這個增壓缸回程的力,稱作為回拉力,回拉力比較重要,如果模具過重,有可能到時候回程不了,影響增壓缸的正常工作,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問題。
氣液增壓缸的3個主要組成部位配件的名稱才能清楚的知道該如何接氣管
第一,油桶,位于氣液增壓缸的左側;
第二,氣缸,位于油桶的右側;
第三,油缸,位于氣液增壓缸的底部,氣缸的下面。氣缸與油缸中間連接叫中蓋,氣缸后面叫后蓋,油缸底部與法蘭板連接叫前蓋,上中下蓋,都有個氣孔,中蓋多了油桶連接口與油表口。
接下來,怎么接氣管到氣液增壓缸,來控制氣液增壓缸工作。一般來說,我們把油桶上的氣孔稱為4號口,后蓋叫3號口,中蓋叫2號口,前蓋叫1號口。然后我們還需要一組電磁閥,選用的電磁閥組不同接的氣管方法也不一樣。下面我就介紹下配不同組電磁閥,所接氣管的接法,以及為什么要這樣接。
按照我們公司標準配的話,一般會給客戶配個5通3位中封型雙電控電磁閥,加一個單電控5通2位電磁閥。當然閥組上我們都會配好匯流底板,消音器,以及客戶所需求的對應接氣管的接頭。單電控5通2位電磁閥,不帶線圈的接中蓋2號氣口,帶線圈那頭接3號氣口后蓋上,雙電控電磁閥接1號口跟4號口可以隨便接。1號口跟4號口為一組雙電控電磁閥控制,2號口3號口為一組單電控電磁閥控制。接5通3位置電磁閥,可以點控,方便調機,而且在突然斷電斷氣的情況下,氣會封死在缸里面,不會造成模具突然下掉而引起的安全事故。當然客戶會說我們這個不存在安全事故的問題,那個也可以直接選擇兩個單電控5通2位電磁閥來控制,帶線圈那頭接4號口,另外個口接1號口,另外一個電磁閥跟上面提到接法一樣,這樣去控制增壓缸也是可以的,相對接5通3位置電磁閥會便宜點。當然還有不通的接法。兩個電磁閥都用三位置雙電控也可以,看設計者需要做什么樣的動作,或者需要怎么樣的回路來配置這個電磁閥。
本文由匡信增壓缸撰寫,由臺灣匡信增壓缸改版:http://www.fjkf1.cn/